福建舰巨浪滔天,下一艘004航母的猜测已引爆全网!“12万吨排水量、复活美国废弃的ECBL方案、一举超越福特级、问鼎全球第一舰”——这些惊人论调无疑点燃了期待。但在这耀眼光环背后,隐藏着多少不切实际的幻想?一个被美国人自己二十年前就扫进垃圾堆的设计,真会成为中国航母的未来吗?让我们冷静剖析,看看004的真正可能走向。
要说这个ECBL方案,其实压根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。它出生在上世纪末,是美国海军在规划新一代航母时捣鼓出来的一个子项目。简单粗暴点理解,就是想把航母的飞行甲板往宽里、往厚里整,目的嘛,当然是为了甲板上能塞更多飞机,起降效率更高,战斗力跟着蹭蹭往上涨。这想法听着挺美,对吧?
可问题来了,这方案是1999年提出来的,才过了五年,到了2004年,美国人自己就把这玩意儿给扔垃圾桶里了,宣告死刑。一个二十年前就被山姆大叔自己否定的设计,我们现在捡起来当宝贝?这可能性,说实话,真的不大。
美国人当年为啥不玩了?因为这方案毛病太多了,最要命的一点,就是它跟舰岛的位置严重犯冲。甲板是加宽了,是为了多腾地方。可要是舰岛还像我们现在主流设计那样,杵在相对靠后的位置,那加宽的那一大溜甲板,很大一部分就被舰岛挡住了,等于白加。
当年美国人搞ECBL的时候,配套的舰岛是打算往前挪的。但前置舰岛这玩意儿,基本也是个被证明不太行的设计。
舰岛不光是看风景的瞭望塔,它最重要的功能是指挥整个甲板的飞机调度和起降。要看得全,指挥得顺,舰岛就得靠后,视野才开阔。你看看美国自己,从小鹰级到尼米兹再到福特,舰岛都是越挪越靠后。我们自己的辽宁舰、山东舰、福建舰,也全是后置舰岛。光凭这一点,ECBL方案在中国这儿就很难过关。除非我们学英国人整个双舰岛,但那就完全是另一个技术路线了。
再说个更基础的道理:航母这东西,真不是越大越好。美国人自己早都明白这茬了。尼米兹级早期排水量九万多吨,后期加点装甲,也就刚过十万吨。到了福特级,满载排水量十一万吨出头,跟最后的尼米兹级比,块头也没夸张到哪儿去。为啥?因为过了十万吨这个坎儿,继续单纯地往大里堆,成本和效益就不成正比了。
打个比方,你从五万吨的中型航母升级到十万吨的重型航母,战斗力可能是翻倍甚至更多。但你从十万吨再往十二万、十五万吨甚至二十万吨堆,战斗力提升可能就没那么明显了,可那建造和维护的成本,涨得可不是一点半点,是呈指数级上升。
过了某个阈值,继续变大就是个亏本买卖。所以,即使我们将来搞核动力航母,排水量大概率也会在十万到十二万吨这个区间里打转,不太可能为了个被淘汰的方案,硬上个超超大尺寸。 而且,船造得太大,可不仅仅是钱的事儿,还有基础设施的限制。造船需要超大型船坞吧?全世界能造和维护十二万吨以上巨型航母的船坞,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。
就算造出来了,用起来也麻烦。大部分港口就那么大,水深也有限。十万吨的航母进港都得小心翼翼,碰上浅点儿的港口,根本进不去。你整个十二万吨的巨无霸,难道就天天在海上漂着?靠港补给、日常维护保养,都是天大的难题。
美国人当年放弃电磁弹射航母,除了设计本身的缺陷,这些现实的制约肯定也考虑进去了。他们自己能给核动力航母换料的大船坞,宽度据说就卡在那里,限制了船体的宽度。我国虽然是造船大国,大型船坞不少,国家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,但真要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方案去大规模改造所有相关的港口和船坞,这经济账和时间账,怎么算都划不来。
那么,我们的004型航母到底会是个啥样呢?抛开那些不靠谱的猜测,现在看来,更现实、可能性更大的方向主要有两个。一个方向,就是继续深耕福建舰这条路子。福建舰虽然是常规动力,但设计先进,尤其是电磁弹射技术的应用,是实打实的战斗力倍增器。
福建舰的优点是成本相对可控,建造速度快,技术风险小。我们现在航母数量还不多,快速形成多航母编队的能力是当务之急。所以,004是福建舰的姊妹舰,或者在福建舰基础上小步快跑改进而来,比如优化舰岛设计、增加弹药升降机数量等,这个可能性非常大,而且是最符合当前战略需求的稳妥选择。
另一个方向,就是直接迈向十万吨级。一说十万吨,很多人自然就联想到核动力。这当然是一种可能。外部普遍认为,我们在核动力技术上的积累,造个核动力航母已经不存在跨不过去的门槛。只是我们海军发展向来习惯了“小步快跑”,从六万吨到八万吨,一步一个脚印验证技术,降低风险。
福建舰这条路走通了,技术储备也差不多了,下一艘直接上十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,也不是没有可能。毕竟,核动力带来的超长续航和全球部署能力,是常规动力没法比的战略优势。不过,也别把话说死了,十万吨级就一定是核动力吗?理论上,十万吨级的常规动力也不是造不出来,只是效费比和技术复杂度的权衡会更精细。
更重要的也许是,即使我们的004型航母真用上核动力,并且吨位有所提升,它可能更多扮演的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角色,类似于美国海军当年的“企业”号核动力航母——一艘带有浓厚试验和探索性质的平台。通过它,我们积累核动力航母的设计、建造、运行和维护经验,发现并解决所有潜在的问题。
只有等到这些技术完全成熟,经验足够丰富,我们才可能南北两大造船基地同时开工,批量建造更先进、更成熟的型号。那时候,才是中国海军航母力量真正井喷式大发展的时期。所以,对于004,我们既要有期待,也要有平常心。它不太可能一步到位就变成一个完美的“全球第一舰”。
而且,它的建造周期和形成战斗力所需的时间,可能会比常规动力航母要长。在此期间,我们面临的外部安全压力,特别是在西太平洋方向,那可是一点都没减轻。台海的潜在风险,华盛顿的小动作,都要求我们的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加快。
这就意味着,在004型航母完全形成战斗力之前,我们还需要更多能顶用的舰船。除了继续建造技术相对成熟、能快速形成战斗力的003型或其改进型常规动力航母,还有076型两栖攻击舰这种能搭载无人机的新思路。
这些都能在短期内有效提升解放军的海上作战能力,确保在004型准备就绪之前,我们的力量能持续增强。未来的路,还得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。
